热门推荐

“微课帮”官方微信

职称指标让多少一线教师“空悲切”

作者:小课| 2017-02-07 09:09:29|794

今年,又到了教师评聘职称的时间。我校一位52岁的老教师问校长,他到底有没有资格申报高级职称,校长说条件确实够了,但是没有指标,实在没有办法。去问教育局人事管理者,也回答说条件确实够了,只是指标问题没法解决。又跑了一趟省职改办,当接待者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后,回答如前。

教师职称指标问题由来已久,僧多粥少是一种普遍现象。

职称指标已经成为管理者损害教师切身利益的拦路虎。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有的老教师直到临退休才有机会晋升,有的退休了都没有得到晋升。这种排队等待晋升职称的现象很不正常,当职称管理到了这种窘境的时候,我们有理由说,教师职称指标化管理严重损害着教师的切身利益,在广大教师的眼里,这样的制度既不合理,也不公平,怎么能起到激励作用?

在基层不少学校,已经达到职称晋升条件的教师一年比一年增多,等学校职称指标空额的人越来越多,可是上级管理部门并未根据实际情况给学校增加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职称指标就成了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制度性紧缺资源。与此同时,当某个教师向学校领导提出职称评聘问题时,领导就会用“没有指标空额”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是,一所学校的职称指标是有限的,没有职称指标,一个教师有再多的理由找领导也是没有用的。

不得已,够评审条件的老师也只能耐着性子等。有老师戏言,等两三年的不算等,等三五年的那叫磨练意志,等十来年的才算悲怆——掐指一算,一个教师若十年还晋升不了职称,收入方面的损失可就太大了。不仅如此,职称得不到晋升的教师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也有领导这样提醒老师:“灵活点,不妨运作运作,也许下次就能轮到你了!”固执一点的老师不信这一套,清高一点的老师根本就瞧不起这一套,唯有脑子灵活的老师可能茅塞顿开,知道有了庙门就没有送不出去的猪头。

于是乎,就衍生出了这样一种怪像:职称竞争不再是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的竞争,而是看谁舍得花钱,看谁花钱花到位。

有乐意收礼的就有屁颠屁颠送礼的。中国青年报曾刊发过一篇读者来信,反映一个中学教师为达到参评高级职称必须具备的条件,前期花了1080元,相当于她当时一个半月的工资。后期为获得职称晋升指标,以及打点各级评审人员,又花了14610元,几乎相当于她一年的工资。

这样的事过去有,今天还有。我的一位朋友是小学教师,十年前就具备评一级教师的条件,但是一直不开窍,去年终于开窍,一番请客送礼后,终于如愿以偿。他告诉我自己是被逼无奈。笔者所在的学校,去年有一老教师退休,恰好空出一个高级职称指标。就在很多老师还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指标不是给了年龄最大的待晋升老师,而是给了一个会来事的老师。消息被公开后,引发教师议论。我直言不讳批评学校党总支书记“监督”不严,没能为教师主持公道。书记表示再也不会这样了,因为新来的校长已经发现了问题,会解决的。

校长可以主持公道,但是恐怕难以解决指标问题,因为职称指标管理权限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手里。如果遇上私心重的校长,校内指标分配看人下菜是常有的事。而一旦遇上贪心重的校长,卖指标的事情都会发生。据媒体报道,2014年,安徽宿州一小学老师被校长叫到办公室,称向教育部门要到了一个高级职称名额。想评就交1万元,并暗示这个名额很抢手,已经有其他老师说要购买。由于该老师经济条件有限,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以8000元的“成交价”获得了名额,并顺利评上小教高级职称。事后他与同事交流发现这个潜规则在学校已经存在许久,便向媒体反映了此事。事件曝光后,这个校长被停职。

教师职称指标限额造成很多其他的现实问题。譬如,无序争夺问题,同岗不同酬问题,还有职称终身制问题。

尤其值得有关部门注意的是,职称终身制问题中,普遍存在这样两大不公现象:一些高级别的教师教不过低级别的教师,拿的职称工资却高于低级别的老师;一些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占着高级职称却从不教书,一些学校领导从副校长到校长书记占着高级职称也从不教书。这样尸位素餐地白占着高级职称合理吗?甚至还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不教书的校领导,居然在职称考核中获得了优秀等级,这真是匪夷所思。

多年来,我们常听到教师职称在改革,但是改革并没有真正解决教师特别关心的职称指标限额问题。这对很多已经达到基本条件而等待评职称的教师来说是多么不公平。教师已经达到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有关管理部门却总是拿“没有指标”来损害他们的切身利益,这样的制度还有什么理由存在下去?官员的行政级别得有定数,因为一个单位的正职只能是一个,副职的数量也有定规。但是教师职称代表的是其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只要达到条件就应该允许晋升,怎么能拿行政化的思维来管理?

结语

日前,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提出职称评定将注重师德和教学水平等。站在教师的切身利益角度,我最想说的是,希望各地下方职称评聘权,放开职称指标,不要再把职称当作行政管理的工具,不要再把职称和收入挂钩,不要再让所谓的职称指标损害教师的切身利益。

--转自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


4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若您需要引用、转载,需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取授权。
欢迎反馈问题,您的意见与建议就是我们的动力!
我们会认真查阅您反馈的每一个问题,并尽快给您答复,在这里您可以提出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问题与建议描述:

加群:239235050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