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微课帮”官方微信

“互联网+教育”:破解资源不均,实现因材施教

作者:技术宅| 2016-10-10 17:25:08|547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不断兴起,“互联网学习”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获取知识和提升技能的重要途径,助推我国“互联网+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一般而言,“互联网+教育”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的新的教育发展形态。

现状:市场规模已达千亿元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态势非常强劲。百度教育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1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率维持在30%左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1.18亿。从目前趋势看,未来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这将为“互联网+教育”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投融资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教育研究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企业、在线教育企业和技术服务供应企业的数量分别从2013年的1900家、3348家和510家增长到2015年的2800家、8636家和1050家,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1%、60.6%和43.5%,几乎呈井喷式增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百度文库联合发布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显示,从2010年起我国“互联网+教育”领域的融资项目数量逐年上升,2015年前10个月的融资金额超过2014年全年总额。

服务对象不断拓展,服务区域覆盖城乡。新浪教育发布的《2015年在线教育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在校学生、家长、在职人员、教育者和准父母。2014年,百度教育对全国70194个互联网学习者样本的调查发现,来自各级市县的互联网学习者占86.8%。来自乡镇或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学习者占13.12%。这表明,“互联网+教育”的服务区域已经覆盖我国城乡。

服务方式日益多样,服务内容趋向个性化。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的领域进一步细化,用户界面不断扩大,服务方式日益多样化。一方面,碎片化学习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学习者的习惯,教育服务的碎片化提供趋于常态化。另一方面,“互联网+教育”使教育资源的跨时空传递成为现实,优质教育服务能够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跨时空传递。服务内容方面,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互联网+教育”在个性化学习场景、移动设备触感、语音输出等方面的功能性优势得以进一步显现,教育服务的内容从批量提供转向个性化提供,教育服务的具体内容也实现了从枯燥向丰富转变。

问题:育人难、碎片化、不均衡

对传统教育提出严峻挑战。“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能够逐渐缩小甚至填平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所导致的教育鸿沟,但是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严峻挑战:一是“互联网+教育”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知识和信息层面的交互,教师难以将德、智、体、美等育人因素融入其中,从而使教育的育人功能面临被弱化的危险。二是“互联网+教育”容易导致人们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严重碎片化,降低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学习深度。三是“互联网+教育”不仅拓展了知识的范围,也增加了知识的复杂程度,使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均不足的学习者在海量信息面临往往不知所措。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仍然落后城镇地区35.6个百分点,直接导致农村地区“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地区。百度教育2014年对全国70194个互联网学习者样本的调查发现,来自乡镇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学习者仅占总样本量的13.12%。区域方面,百度教育2016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趋势报告》显示,互联网学习用户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11.89%)、江苏(7.86%)、浙江(6.97%)、河南(6.45%)、山东(5.45%),基本上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后五位的省份是西藏(0.09%)、青海(0.24%)、宁夏(0.39%)、海南(0.58%)、新疆(0.82%),基本上位于西部地区。

促进教育公平和机会平等的功能有待发挥。一方面,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在“互联网+教育”中仍然大有市场,这与其降低进入门槛、促进教育公平和机会平等的功能之间是完全相悖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教育欠发达地区对优质“互联网+教育”资源存在着强烈的需求,而以盈利为目的的“互联网+教育”机构往往以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学习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导致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

趋势:个性化、移动化

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个性化。未来一段时期,“互联网+教育”行业将实现从构建“知识图谱”向构建“机会图谱”的转变,形成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的教育生态,从而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机会公平,实现因材施教。

移动教育渐成主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有59.3%的互联网学习者通过手机端实施互联网学习,比2015年底上升了11个百分点。从长远来看,由于移动终端拥有优质的教学内容和能寓教于乐的教育产品,从而在“互联网+教育”市场上更具优势。

数据技术助力体验改善。未来一段时期,大数据挖掘技术在“互联网+教育”平台上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有助于了解用户需求和学习动机,针对具体人群进行精准定位,推荐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增加“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商业变现能力。此外,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加现实技术(AR)的发展和相关硬件设备的开发,“沉浸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可能,为在线教育提供真实场景的教学体验,增强互动性,提升学习效率。

  —来自:潘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0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若您需要引用、转载,需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取授权。
欢迎反馈问题,您的意见与建议就是我们的动力!
我们会认真查阅您反馈的每一个问题,并尽快给您答复,在这里您可以提出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问题与建议描述:

加群:239235050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