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微课帮”官方微信

观点 | 好微课=简单的技术+充实的内容+清晰的表达

作者:筱麻| 2016-09-07 14:59:38|536

自从上周我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微课《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微课》以来,反响很大,引起了一轮关于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微课的讨论热潮,至今余波未息。网上(主要是QQ、微信、微博)各种意见都有,但支持和赞成我的居多。这正是我要的效果,根据我的好微课标准:效果为王,我这个微课可以算得上好微课了。第一,对我在微课中表达的观点,绝大多数人都表示高度认同,仅有的一点讨论是围绕什么样的内容合适做微课这一点,少数几个不同意见主要是理解上的歧义,没有本质的矛盾;第二,微课形式引起的争论正是我想要的,我希望通过这种争论,逐渐形成一个普遍的共识,扭转当前微课比赛脱离教学实际倾向,让微课发展走在我认为的正确轨道上。这两个效果都基本达到了。

本不打算就微课再发表更多的意见了,但刚才看到微博中网名一直听中国之声网友@我的评论同意。某些公司上门推销拍摄制作微课,又是几台摄像机几个角度的,我就想这么复杂还叫微课吗?微课的本质属性之一不就是简单易制作吗?,忽然产生了想再说几句的冲动。

的确,如果微课仅仅是时间上的短、内容上的微,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意义没有那么大。如果让张艺谋来拍一个十来分钟的宣传片,能叫微课吗?那可是要花几百上千万的制作费的哦。一些专业制作公司拍摄的微课,花费的时间与金钱的成本也不低,当然比普通一线教师制作的微课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得多,但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微课的意义,就在于适应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知识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因此它的制作、流通、更新也应该是碎片式的、快节奏的。如果让普通一线教师花上几十倍的时间,来制作一节只有几分钟到十来分钟的微课,在我看来就是得不偿失。你能保证你的微课真的有那么多受众、那么普遍的价值、那么长久的意义吗?

我是一个很讲究信价比、合不合算的实用主义者,当初制作那节微课就是为了一次大赛的评审需要,只想把自己想表达的观点表达清楚就可以了,没想到要放之四海、传之万世的,所以,对我这样把时间看得金贵的人,愿意花多少时间精力来制作这节微课,是有很认真的盘算的。脚本与构想是在上下班地铁里完成的,在学生聚会中讨论过一次;PPT制作也是碎片式的,加起来大约花了半天的时间;录制是在学生们为我准备好机器后一次性完成的,后续的转换格式完成输出是学生替我完成的。由于学生将界面拉宽了、声音不够大(这一点我特别看重)我觉得不满意,又让他重新转换和导出了一次,因此多花了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连这都让我觉得可惜。

我一直主张,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花在研究、教学、思考、写作等方面,至于技术制作之类,交给熟练的人做,教师没必要专门去学。如果没有人帮你,那就学一些最简单实用的技术。除非有特别需要,才值得花时间去学习某项复杂又必需的技术。如果某项技术,我只用一两次,那么打死我也不想学,只要找个人帮忙完成就可以了;如果一项技术我天天要用到,那才值得我花时间去学。我有一个“著名”的革命性技术的三项标准:一、与以前的技术相比有突破性的优点二、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瓶颈问题三、免费或廉价,易学易用,能很快入门微课制作技术应该符合这三个条件,才有前途。

所以,我提出了如标题所示的公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好微课=简单的技术+充实的内容+清晰的表达,能做到这三点就足够了。至于公司制作的商业性微课,又另当别论。

也许还会有人说,如果再加点动画、特技等效果,语速再快一点,你那个微课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我想完全有可能。但对我来说,我现在的目的和效果都实现了,我为什么还要在这一件事上花更多的功夫?说实话,现在如果要我重做那个微课,我要补充和修改的地方很多,但主要是内容方面,而不是技术方面。易做、易用、易修改,对我来说是首要考虑的问题。网络时代,学习是零存整取不断重构的过程,对教师的微课制作来说,也可采取这种方法。就像我的PPT一样,可以不断修改完善。

还是我微课中的那句话:好微课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至于风格是简洁好还是华丽好,我只能说对普通一线教师和学习者来说,简洁更好一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非要跟我争论说白菜比萝卜更好吃,我就笑笑。

也许还会有人说:王老师,你的观点有矛盾,一方面你强调效果为王,另一方面你又主张要用简单的技术,但好的效果需要高级的技术才能做出来呀,不花时间行吗?这话对了一半,我想说的是,好的效果未必都需要高级的技术,有时简单的技术做出来的效果比高级技术还要好,或者差不到哪里去。当然这需要教师花心思开动脑筋。如果真有些效果需要高级技术才能实现,那这样的微课交给专业技术团队去完成好了,教师自己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至少我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就像我与超星合作拍摄《创新思维训练》系列微课,我只负责脚本与讲课,拍摄和后期制作由他们的专业团队去实现。

                                                         — 来自:王竹立博客

 

0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若您需要引用、转载,需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取授权。
欢迎反馈问题,您的意见与建议就是我们的动力!
我们会认真查阅您反馈的每一个问题,并尽快给您答复,在这里您可以提出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问题与建议描述:

加群:239235050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