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微课帮”官方微信
【教学】好老师5大秘籍
作者:筱麻| 2016-09-05 11:19:31|513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霍桑工厂开展一个“谈话试验”工人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引起绩效的提升。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之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给教育领域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启示是:学生需要倾诉,需要更多地被教师关注。当学生心情舒畅,当学生受到关注时,其学习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教师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交流去达成的。
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使我养成了与学生交谈的习惯,我会找每一个学生聊天、谈心。
要诀1 不要总等着有事了再聊
通常教师找学生谈话目的性比较明确,且多半是发现学生出了一些状况后才开始谈话,换言之,教师找学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如果学生不出问题,除非学生主动,一般鲜有和教师谈话的机会,倘若学生不习惯与教师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不愿意把心里话对教师倾诉。
要诀2 别把中等生拉下
安排师生交谈也需技巧,我通常做法是按学生学号来安排交谈。
班主任的谈话对象往往分布不均,特别是一些中等生,一个学期下来可能与老师说不上几句话,而有了学号的约束和提醒,就不会出现这种偏差了。
一旦学生了解到教师有这样的工作习惯,就会有所期待。他们知道,老师是不会忽视班中任何一个学生的。在即将轮到自己和老师谈话时,学生会更加注意近阶段自身的表现。
同样,教师也可以反向利用这个习惯,在轮到某学生时刻意跳过去,找后面的学生谈话。这样学生反而会着急,会反思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并且会主动来找老师,这无形中起到了提醒该同学的作用。
要诀3 拉拉家常 听听学生诉苦
我与学生的交谈主要用聊天的方式去漫谈,这种交谈看似没有直接目的,其实是管理学生重要的润滑剂,也是增进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最佳方式,它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动态的最直接的方式。
当学生希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很好地激发学习、生活的积极性。与学生谈心,哪怕只是拉拉家常、听学生诉诉苦,发泄发泄情绪都不乏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疏导行为。
要诀4 “长谈”改为“短谈”
与学生的交谈其实并不会占用我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与学生谈话交流的原则是“短时多次”,每次谈话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短则三五分钟即可,这样就可以利用很多碎片时间,而谈话的频率可以适当提高一些。
比如一个小时的谈话可以分成四次,每次十五分钟,将谈话用时分散在一段时间里进行,这样做的成本并不增加,但对学生而言,他会感到教师在持续地关注他。同样对教师而言,则可以灵活选择最合适的谈话时机,这样容易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要诀5 谈话也要分场合
师生谈话场合也颇有讲究,我会根据谈话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场所,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宽松随意的谈话环境有利于学生去掉心理戒备,畅所欲言;严肃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感到问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谈话则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进行,充分体现出学校教育的氛围。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做的这些“分外”事,看似无用功,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谈话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特别是对一些平时不太引人注目的中等生,效果尤为显著。
教育也是一种影响,师生常相处、常交谈,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就是在教师的亲切陪伴下逐渐长大的,而时常的“谈话”就是最好的陪伴。
文章来源:上海第一教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