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微课帮”官方微信

基础教育公平,各国都在摸索

作者:技术宅| 2016-08-23 17:19:11|426

 备受争议的“学区房”现象引发公众对教育资源均衡及社会公平性问题的思考。实现“学有所教”是世界各国的长远目标。

  公立学校是大多数人首选

  本报驻日本记者的女儿今年到了小学入学年龄。早在去年年底,记者家中就收到了来自区政府的通知,告知居住地对口的小学和入学手续。不久后,女儿所在的保育园召开家长会,老师逐一询问学生的入学意向,全班18个同学全部选择进入对口公立小学。小区里年龄相仿的其他日本孩子家长,也无一例外在公立小学就读。日本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分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国立中小学一般为国立大学的附属学校,私立学校则多有教会背景或较长的办学历史。办学质量较高的国立和私立学校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可以跨区招生,但不希望通勤成为学生负担,一般只招车程40分钟以内区域的学生。公立中小学则由市町村政府设置运营,实行对口免试入学,小学离家距离不超过4公里,初中离家距离不超过6公里。因此,部分老龄化或震灾人口导出区,甚至出现过全班只有一名学生的情况。根据文部科学省2010年的统计,日本国立、私立中小学的学校数和就读人数,分别约占全体中小学数和学生人数的7%和1%左右,也就是说,92%的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在巴西的中小学教育阶段,普通家庭的孩子普遍在家附近就读公立学校,只有经济实力强的家庭才能送孩子去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接受‘精英式教育’。”就读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葡中双语学校的蕾蒂西亚感慨地说。作为全国少有的全日制中学,葡中双语学校的课业任务比大部分学校繁重得多,因为学校比较远,16岁的蕾蒂西亚每天都要四五点起床,晚上7点半以后才能回到家里。据了解,葡中双语学校是里约州政府提出的一个教育计划,通过政府招商引资提供免费的高质量教育资源。要进入这所“不太一样”的公立学校就读,必须经过严格选拔。里约州教育厅厅长安东尼奥·内托介绍说,共有72个幸运儿从超过600位报名的中学生里脱颖而出,这些学生都是“数学等理科类课程较为优异的中学生”。该校老师认为,巴西没有“学区房”的概念,每个区域都有免费的公立学校,但像葡中双语学校这样特殊的公立学校,位置比较偏僻,加上是从全里约招生,不少孩子上学要换乘四五次公交车。

  美国的多数公立学校采取划片就近入学的政策,公立学校对房主和租户一视同仁,只要能提供在学区内居住的凭证就有资格申请入学。有句话常常挂在美国人嘴边:邮编决定了人生成功的概率。在美国,居住地往往能左右一个人成长所能获得的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所以学校质量与周边房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首都华盛顿以南的北弗吉尼亚地区,拥有优质公立学校的学区内,单个家庭居住的房屋平均售价超过100万美元,而与首都北部接壤的马里兰州兰德沃地区,邻近的公立学校质量普遍不尽如人意,同等条件的房屋售价则不足25万美元。美国优质学区内的高房价无疑对中低收入家庭不利,为了让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地方政府有时会重新划分学区。另外,设立特许学校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不同社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特许学校介于公立学校与私立之间,财政来源既有一部分政府教育拨款,也有私人捐助和一部分学费收入,往往具备一定专长,需要定期接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格审核。

  瑞典教育政策的起点是确保教育公平。首先是保障入学公平,瑞典于1992年引入“学券制度”,政府向家长发放学券,家长可以自由地选择适合子女就读的公立或私立学校,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学校将凭收到的学券向政府收取现金。其次是强化教育过程公平,瑞典在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全国统一教材和课程安排,并对私立学校设置条框化的限制,以保证和公立学校教学进程同步。

  资源均衡配置方能体现公平

  罗斯学校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规模最小的公立小学,学生人数不足200人,教学质量颇佳。一天下午,记者跟随丹妮尔送她两个儿子去学校操场玩耍。短短5分钟的路程,便路过好几个地产广告牌,标示附近有房待售。丹妮尔介绍,家长为择校而搬家的情况十分普遍。罗斯学校所在的杜邦环岛是首都华盛顿极富历史气息的区域,房屋大多年代悠久、空间紧凑,房价在每平方英尺(约合0.09平方米)600美元以上。“虽然房子很贵,房间又小又旧,但为了能让孩子进罗斯学校,很多家长也都忍了。”

  根据美国地产经纪人协会去年针对房屋买卖双方进行的调查显示,学区质量是影响购房者选择的排名第六位的因素,其中,对于35岁至49岁年龄组的受访者,学区的影响力上升到第四位。在美国两大地产信息网站Zillow和Trulia上,都提供了房源周边的学校地理位置和得分情况供客户参考。一位在华盛顿工作的地产中介说,购房者大都爱问是否靠近好学校。学校质量对房价具有影响力,但优质学校与高价学区房存在着孰为因孰为果的问题。某地产信息网站的负责人大卫·梅雷指出,“很难弄清楚究竟是因为高收入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还是因为学校本身优秀才吸引高收入家庭的迁入”。

  巴西初等教育阶段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更高,高等教育阶段则是公立学校更胜一筹。乍一看,这样的分布有些道理——能考上公立大学的学生不需要过多的经济投入就能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寒门出贵子”。但细究就会发现,穷人家庭的孩子由于年少时学校教学资源缺乏、监管松懈,教育基础差,难以考上公立大学;有钱人家的孩子能进入很少的几所私立学校学习,从小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更可能进入全国顶尖的高等学府学习——如此便形成了“寒门难出贵子”的循环。为了最小化上述负面效应,巴西政府2012年颁布新法令,提出“比例系统”,即要求所有的公立大学每年招收的新生中至少有25%的生源来自公立中学,且这些公立学校学生中的一半必须来自月收入不高于最低月收入1.5倍的家庭。此外,该法令还建议各州联邦大学将录取印第安人、非裔等的比例写入招生政策中。据巴西环球新闻网的报道,目前巴西59所联邦大学中,有36所制定了针对少数族裔的招生政策,其中特别说明了非裔和印第安人入学比例的高等学府分别有21所和19所。

  《教育基本法》规定,教育机会均等是日本教育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小学设置基准》等相关法律对公立学校的校舍以及教师配置实施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建设,从偏远山区到东京,操场、游泳池和兼做大礼堂的室内体育馆等基本设施差别无几。更重要的是,日本通过“教师定期流动制”来促进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均衡。日本公立学校教师属于都道府县财政拨款的公务员。按规定,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年,多数中小学校长平均3至5年就要流动一次。

  事实上,对日本这个重视学历的社会来说,学业竞争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之外,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才是通向升学考试的主战场。记者有个朋友的孩子学业优异,刚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据说从4岁就开始上补习班了。一些旨在培养精英的私立学校,更要求家长有钱有闲,非普通工薪阶层可以问津。

  据瑞典国家教育署课程设计部部长安娜·韦斯特霍姆介绍,针对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政府制定法案要求地方政府必须为教育事务提供足够资金,与此同时,国家教育署启动了一项学校帮扶计划,在6000多所学校中选择了100余所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直接将资金拨给学校。2012年政府启动新教师注册程序,2013年启动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给评定为高级教师的人才以特殊津贴。

  教改效果不尽如人意

  巴西“比例系统”规定的出台为平凡家庭的孩子提供了更多教育机会,但并非人人都感到欢欣鼓舞。一些联邦大学认为,这样的硬性摊派指标可能会严重影响联邦大学的教育质量。“试想有些在中小学不曾好好学习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如何能跟上教学进度?他们是否能认识到这是改变他们人生的机遇而奋发上进?”玛尔塔对此忧心忡忡,“如果他们因为跟不上教学而难以毕业,那浪费这么多教育资源又有什么意义呢?”

  美国特许学校的设立也面临新问题。巴尔的摩国际学校的张晓霞老师认为,特许学校对居住地的要求较公立学校放宽许多,但优秀的特许学校周边房屋价格依然偏高,因为家长希望尽可能方便孩子就学。丹妮尔则认为,家长是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除了定期与老师座谈交流,家长给罗斯学校也捐赠了大笔资金。教育部门每年按照学生人数给各个公立学校拨发经费,像罗斯学校这样不愁生源和资金的学校便有余力开设多样的教学项目,聘请高水平的教师。地处低收入社区的学校往往因为囊中羞涩不得不砍掉艺术类、体育等课外项目勉强维持基本运转。

  尽管,美国校园里早已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但因收入差距而筑起的隔离墙依然存在,这种隔离状况反过来又会加剧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非营利机构“儿童趋势”的调查显示,非裔家庭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整体逊于白人家庭,相应的,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值也偏低。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对上学不积极,校外缺少学习机会,家长与孩子之间也缺乏教育方面的交流,导致非裔学生的辍学率高于白人同龄人。

  经合组织对瑞典教育的评估报告显示,地方政府在教育事务上的高度自治使得中央政府失去了对教育事务宏观调控的手段,安娜补充称,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客观存在,意味着各地区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并不均衡,如果放任这一趋势将造成新的不公。由于瑞典各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自身义务和责任的清晰划分,教学质量下滑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批评者认为,“学券制度”导致瑞典教育过度市场化,部分私立学校为创造更多利润,通过兴建华丽校舍或给出虚高的平时成绩等手段招揽学生。强化教育过程公平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私立学校提高教育水平的积极性,最终结果就是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生表现一样令人失望。安娜认为,师资短缺及难民危机等问题也是瑞典教育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一项调查显示,自2006年以来,瑞典每4名老师中就有一名主动辞职,78%的教师承认曾萌生辞职打算,大量涌入的难民使原本就紧张的师资力量更加捉襟见肘。

  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各国教育改革的成果仍有待时日检验。(记者 田泓 颜欢 陈丽丹 黄云迪)

  【观点】

营造全面融合的教育文化

  近年来,重点学校周边住房价格急剧攀升,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才可能居住在重点学校周边,而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只能望尘莫及,“学区房”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话题。这一现象引起了公众对教育资源均衡以及社会公平性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通常包括优质的师资、完备的设施、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学校的声誉等,毫无疑问这些教育资源将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但我们需要意识到,评估一个教育体系是否完善、教育资源是否得到均衡配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竞赛表现虽然是一项评判标准,但并不是唯一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提高合作精神,培养社区参与意识以及团队领导才能,这些才应该是发展现代教育体制的长远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全社会应达成以长远目标为导向改进教育体制的共识,统筹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通过加强政府、学校、企业、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起教育科研及创新项目研发相结合的模式,以营造全面融合的教育文化,进一步缩小各个学校之间的差距。

  其次,政府可加强政策引导,以确保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地区间教育资源不均是教育不公的重要体现,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及补助等方式鼓励大学毕业生去边远地区支教。例如,澳大利亚政府积极鼓励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去偏远地区支教,以此保证偏远地区的学生们可以享有同等质量的师资力量。政府会向这些支教教师提供边远地区生活补助、支教住房津贴等,同时承诺他们在支教结束后有权优先选择任职的学校。

  再次,大力开发远程教育课程等开放式教育资源也是确保教育公平性的有益补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早在2001年就发布了开放式课程网页项目,澳大利亚政府也紧随其后打造数字化开放式教育资源。如今,澳大利亚已经建立起世界一流的开放式数字化教育资源,在不同层面为学生、教师以及科研工作者提供教育资源和信息。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开放式教育资源都是免费提供的,也有些需要通过团体会员制注册账户的形式支付少量费用,这些费用将用于网站维护或开发新内容。一些私人机构也通过个人会员注册账户的形式提供付费教学资源。

  此外,澳大利亚不少政府官方网站、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宣传网站上,都有链接提供与学校课程相关的教育资源与信息。例如,澳大利亚国会官网上就设有教学资源链接,提供与澳大利亚历史、政府机构等相关的教育资源和信息,这些教育资源基本都与学校开设的历史、文化等课程内容息息相关。将课堂学习和开放式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全民享有平等的教育资源的目标。(作者 沈惠忠 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与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

 


0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若您需要引用、转载,需注明来源及原文链接,如涉及大面积转载,请联系本站,获取授权。
欢迎反馈问题,您的意见与建议就是我们的动力!
我们会认真查阅您反馈的每一个问题,并尽快给您答复,在这里您可以提出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问题与建议描述:

加群:239235050提交反馈